願意面對現況踏進收容所的義工,以另一種深入服務的形式參與收容所動物福利改革。 |
服務內容包含: |
 |
1. 為動物拍照、上網轉貼、辦理認養活動、提高送養機會: |
|
各地收容所多半位處偏僻、交通不便,動物資訊不夠公開、收容狀況缺乏曝光機會。因此常需要義工協助定期拍攝動物照片,架設網站、轉貼訊息、發社區公告、電子報、辦理認養活動等。俾讓社會大眾更瞭解收容所的動物狀況,提高認養率,動物收容數量若能經由認養而減少,則收容所的動物福利就能有所提升。 | |
 |
2.協助落實晶片掃瞄作業: |
|
動物被捕捉、運輸、卸下車等過程備受驚恐,讓後續掃瞄晶片的難度提高,因為掃瞄晶片必須近身接觸動物,甚至需要適當的保定安撫才能溫和的進行,不增加動物的緊迫與受傷風險。操作者要具備足夠的耐心、細心、並對動物行為有一定程度的認識,才能勝任。目前收容所處理此環節的做法,基本上不會從動物福利(避免動物緊迫、恐懼)的觀點來考量,只講求速度和效率,因此很需要義工協助。以確保每一隻動物都以溫和的方式落實晶片掃瞄作業,讓有晶片的動物尋得回家的路,讓有心的飼主找回他們的動物同伴。 | |
 |
3.協助建立更完整的動物紀錄: |
|
不論收容期間長短,收容所都應針對每一隻動物建立完善的資料紀錄,並對外公開,包含捕捉地點、日期等基本資料、生理與行為觀察、醫療過程紀錄、行為訓練紀錄等。在收容動物量過多的情況下,很需要由義工協助讓每一隻動物資料更齊備完善,藉此民眾可以更正確的認識動物的健康與行為,評估自己的能力、條件是否適合領養;而完善的動物紀錄也能幫助收容所獸醫、每位工作人員及義工,更清楚每一隻動物個別的需求和個性,給予妥當醫療或調整與其互動的方式,有助於提升個體動物的福利。 | |
 |
4.協助環境清潔與消毒: |
|
收容所動物進出頻繁、且動物來源龐雜,為了預防疾病傳染,必須落實每日籠舍清潔與定期環境消毒。另外,清潔過程需注意不讓水濺濕動物身體,清潔後地板要盡快刮乾、拖乾,保持乾燥環境讓動物能舒適的躺臥,這些過程需要義工投入人力支援,才能協助收容所做的更細緻、確實,提升動物福利。 | |
 |
5.清潔動物,協助除蚤、洗澡、修剪毛髮: |
|
收容所動物數量過多,即便工作人員有心,也很難為每隻動物清潔身體、除蚤、剃毛,因此多數收容所選擇忽略此環節不處理、或是只能「挑選賣相好的狗」處理。若要照顧到多數動物的福利,就很需要義工的支援,如此不僅能在收容期間避免外寄生蟲肆虐威脅動物健康,更可讓動物感覺舒適,進而發展親和力,也就有更多機會被認養,找到新家。 | |
 |
6.協助動物行為正常化、豐富化: |
|
收容所動物數量過多,動物一旦進入籠舍後,絕大多數難有機會能再「腳踏實地」、「重見天日」!長時間踩在鐵籠中、或潮濕的欄舍地板,不僅不利健康,更容易因為焦慮而引發行為問題。因此,收容所很需要義工投入,讓動物可以正常的展現自然行為、豐富化每天的生活,同時也在互動的過程中(如:散步、奔跑、跳躍、玩耍…等),詳細觀察、紀錄個體動物的健康與行為狀況,給予認養人適當的建議、或佐以醫療、行為訓練。 | |
 |
7.協助醫療照護、哺育幼齡動物: |
|
收容所面臨動物數量過多、專業人力不足等現實因素,對於醫療或實施絕育手術的動物,難以提供隔離恢復的環境及專注的照料。前者涉及硬體設備的增建或改善,後者則必須開放由受過基礎動物看護訓練的義工協助照護動物,包含點滴、餵藥、上藥、及觀察紀錄各項生理反應等。除了傷病動物外,收容 所可能也會收容幼齡動物,若動物失去母親而無法自主進食、排便時,「義工褓母」就成了最迫切需要的救火隊了。極少數收容所因應這樣的需求制定了類似「褓母、保外就醫」等制度並招募義工支援。義工參與此環節的服務,較能確保動物免於疾病、痛苦、飢渴的威脅。 | |
 |
8.民眾引導、認養前的溝通與面談: |
|
許多民眾進入收容所的第一印象,往往是吵雜的吠叫聲、排泄物氣味、潮濕陰暗的環境、及許多眼神驚懼的動物。此時若缺乏適當的引導,原想認養的民眾可能心生怯意而打退堂鼓、或僅憑「外貌、品種」等刻板印象,主觀認定想要認養的動物。義工在此環節通常能扮演引導者的關鍵角色,帶民眾更瞭解收容所的背景資料、收容狀況、簡介個別動物概況、陪同民眾與動物互動、了解未來飼養的環境和照顧方式,並從旁給予適當的建議與飼主教育。遇有民眾不適合認養或以錯誤方式對待動物時(如抓住頸部或背皮來抓起整隻動物、以雨傘棍棒戳指、敲打籠門…等),也能隨時制止並宣導正確的動物福利觀念。 | |
 |
9.追蹤動物送養後狀況: |
|
動物送出後可能因為環境改變而誘發疾病、或與新家庭產生彼此適應不良的情況。這些狀況若不妥善處理,動物極可能被退回收容所、再度流浪街頭、或被以暴力或長時間關籠的方式對待。長期以來,主管機關被「流浪動物減量」問題追著跑,只重視收容所送養數字的攀升,無心也無力處理送養品質與動物福利問題。此環節若能有義工投入,除了可了解動物送養後狀況、給予專業建議或提供支援,以協助改善飼養問題,同時這些追蹤記錄也可反映出社會的動物態度和動物問題(甚至動物虐待),相當程度也等於是狗口、貓口普查,有助於主管機關全面檢視動物管理政策與分析未來施政方向。 | |
 |
10.協助保定及安樂死作業: |
|
義工經由平時的餵食、洗澡、梳毛、遛狗、玩耍、訓練等過程,早已和動物建立相當好的互動與信任關係。動物看到義工通常不會害怕,反而會表現出興奮或歡迎。因此由義工參與醫療、安樂死作業,可使動物緊張害怕的情緒減緩到最低,得到最溫和的保定。義工也能從平日的互動觀察來選擇每一隻動物最合適的保定方式、或工具,有助於降低過程中人與動物受傷的風險。對於參與安樂死作業的義工,收容所必需主動關心義工心情的調適,事前建立正確的觀念、充實專業知識、訓練保定技術,以及事後要能有適當的工作輪替、休息、輔導,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。目前僅有台中市開放由民間動保團體直接承包安樂死作業(但限制其對外公開),其他收容所擔心公開後外界觀感不佳,因此拒絕義工參與。 | |